高速相机

EN
高速相机
客户案例
首页 > 客户案例(勿开启) > 客户案例
基于2台PIV高速摄像机对侧布局方式的圆柱绕流2D3C流场测量实验

1实验背景与目的

流体力学实验中,粒子图像测速(PIV)技术是研究复杂流场结构的重要手段。常规的高速摄像机同侧布局方式会遇见空间受限如旋转机械、紧凑流道的场景,导致视野受限(图1左)。千眼狼研发工程师,创新性采用高速摄像机对侧布局方案(图1右),通过2台高速摄像机从水洞两侧同步拍摄,实现对圆柱绕流流场的测量,该方案可有效避免同侧布局的视野遮挡问题,提升复杂场景下的数据可靠性。

1.png

    图1           

2实验设备

1)水洞:可调流速范围0.1~1.0m/s,配8cm PVC材质圆柱模型;

2)千眼狼PIV粒子图像测速系统:由2台PIV高速摄像机,532nm连续激光器,RFlow4流场测量软件。

3实验步骤

1)将2台PIV高速摄像机呈对称布局,夹角180°(如图2),光轴与水流方向垂直,基线距圆柱中心50cm,确保视场重叠区域覆盖圆柱扰动区。

2.png

图2

2)使用双层圆点标定板固定在位移平台上,放入水洞中,进行三维标定,左右相机视场重叠区热力图显示匹配误差<0.1 pixel。

3)撤出标定板,注入示踪粒子,关闭环境光源,打开激光照明,激光平面与圆柱轴线对齐。

4)同步触发2台高速摄像机采集500帧粒子图像。

5)使用千眼狼流场测量软件RFlow,依次完成基于经典PIV-单通道方法的流场计算,基于伽利略/雷诺/POD算法的流场分解分析,基于Q准则/λ₂法的涡结构识别分析,以验证对侧布局方式流场观测有效性。

4实验数据

1)流场基本特征:

时均速度场云图,圆柱后方形成对称卡门涡街,尾流区速度降低。

脉动速度场雷诺分解云图显示,高频湍动能集中于涡脱落区。

3.png

图3

2)流场稳定性验证

通过伽利略分解法分析流场扰动速度幅值无增长趋势(图4),证实流场处于稳定状态,满足分析基本条件。

4.png

图4

3) POD模态分析

前3~5阶模态主导能量分布,重构流场已保留主要物理特征。

高阶模态(12阶)数值很小,云图基本都是蓝色(图5),表明12阶及其之后基本为噪声数据。

保存11阶模态及每帧数据对应该模态的幅值系数,使用前3~5阶模态重构出完整的流场物理学特性,之后更高阶可以带来更多的流场细节,但同时也会引入更多噪声(如图6),具体使用第K阶模态,可根据实验目标灵活调整。

5.png

图5

6.png

图6

4) 涡结构识别

分别采用Q准则(图6左)、λ₂准则(图6右)进行涡结构计算。

Q准则下可清晰区分涡核与剪切层。λ₂准则下涡核和涡边界识别最为清晰,但计算时间较长。

7.pn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图6

5实验结论

1)通过精密标定与同步控制,对侧布局PIV高速摄像机方式可解决同侧拍摄视野遮挡问题,在旋转流体机械、狭窄风洞场景中具有工程应用价值。

2)基于对侧布局方式捕捉的2D3C序列流场图像,利用RFlow流场测量软件POD分解法进行流场特性分析,使用前3~5阶本征模态重构可较为完整、低噪表征核心流动结构。

3)涡识别两种准则可计算表征涡的生成、发展、脱落以及相互作用的过程,Q准则可作为常规分析默认方法,精细化分析需求建议采用λ₂准则。


相关资讯

高速相机

专注高速视觉感知与测量的科学仪器品牌
在线咨询